[图文]《我们的师父》:传承文化基因 感悟榜样力量

日期:2019/5/15    来源:光明日报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图文]《我们的师父》:传承文化基因 感悟榜样力量

  

 作者:杨洪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近期,湖南卫视纪实性文化品格传承节目《我们的师父》火热播出。这档节目,集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生境遇和家庭角色的四位青年演员,通过与各行各业榜样人物三天两夜的短期相处,以师父的待人接物和言传身教为镜鉴,破解各自的生命困惑。节目以古老的中国式的师徒关系,努力追寻传统文化的根脉与灵魂,回答新的时代命题,提点年轻一代要筑牢基于中华文化的从艺、立德、树人之道。

《我们的师父》:传承文化基因 感悟榜样力量

综艺节目《我们的师父》。资料图片

  《我们的师父》以传承文化基因,感悟榜样力量为核心诉求,以真人秀的形式忠实记录师徒相处的过程,依托师徒关系、同门关系和亲情关系结构叙事脉络,通过主客观两种视角,着重表现人物之间的性格碰撞和情感交流。从节目切入点来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要面对的困惑与迷茫,而这困惑与迷茫对于身处演艺圈的青年演员或许来得更甚。初为人父的于晓光面临着事业和家庭的新阶段;工作忙碌的大张伟时常囿于自己走过的演艺道路;从无名小辈到初露锋芒的刘宇宁面临着成名之后的不适应;刚刚出道的董思成正在寻找演艺生涯的突破口。这四位徒弟在各自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许都会进退维谷、拿捏不定。这时候急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为人生指点迷津。

  从某种意义上讲,节目中的师父们既是点灯人,又是引路人,他们既点亮了徒弟们的心灯,又用智慧之光、品格之光和人性之光指引着前行的道路。作为节目的首位师父,从艺70余年的著名表演艺术家牛犇老师在轻松谈笑间,道出自己拍戏时曾身受重伤的经历。他告诫徒弟们:“人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定要做一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在徒弟们看来,牛犇既是熠熠生辉的艺术家,又是一位乐观、善良、朴素、真诚的普通老人。他与徒弟们之间的相处丝毫没有距离感,甚至以“哥们儿”相称。著名主持人倪萍老师在60岁时决定重新出发,去发现自己更多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她告诉徒弟们,“所有的苦难将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而“一个人的自信、一个人的气质实际上都来自于读书”。她让徒弟们领悟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保持初心,要有自己的价值坚守和信念追求。可以说,每一位师父都是一座精神富矿,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奋斗故事让徒弟们深刻领悟到从艺、做人和处世之道。节目以相对流畅舒缓的节奏,让徒弟们去冷静观察、细密体验师父们的脾气秉性和生活习惯,在三天两夜的磨合相处中从陌生到熟悉,逐步拉近心理距离。

  节目努力缝合代际差异,打破圈层壁垒,把时下年轻人的行为方式、观察视角引入节目当中,对接符合新时代传播规律和新时代话语方式的创作理念。比如四位徒弟为牛犇老师精心打造了时尚造型,为倪萍老师的演讲精心准备的暖场仪式等,引发了笑点、触动了泪点,传递了温暖的正能量,却又在不经意间让观众有所触动和顿悟。此外,节目创新拍摄方式,使用手持云台vlog的形式让四位徒弟记录视频日志,用主观视角观察与师父共处时的点滴细节,并实时发布拍摄过程中的心灵感悟,让节目的代入感和真实感更为强烈。同时节目在话题延展方面颇费心思,针对人口老龄化、代际差异、工匠精神等命题引发了受众的广泛讨论。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是顿悟与清醒有时就在一刹那。《我们的师父》以小切口窥见大情怀,它试图告诉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在浮华喧嚣之中如何不忘初心、不负韶华、筑梦未来。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