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且看春晚如何扮靓新年俗

日期:2019/2/14    来源:光明日报
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原标题:[组图]且看春晚如何扮靓新年俗

  

 除了央视春晚,今年春节期间,省级卫视春晚超过20档。各大春晚,围绕“合家欢”基调,频打“怀旧牌”,回归原创力,巧妙使用网络元素——

且看春晚如何扮靓新年俗

  自1983年以来,春晚已走过36个年头。36年时光如流,从当初创新节目形式的一次尝试到每年春节必备的文化大餐,从央视春晚一枝独秀到各大省级卫视春晚百花齐放,春晚如今已经成为华人世界不折不扣的新年俗。

  这个农历新年,春节联欢晚会又一次成为各大电视台竞争的焦点。因为春晚不只是各大卫视展示实力、谋求新年好开局的舞台,更是其面对新媒体竞争,在“节庆合家欢”应用场景下展示独特竞争力的绝佳机会。

  因而,这个春节,春晚热似乎来得更猛一些:据不完全统计,从小年到大年初六,各大省级卫视整整排播了超过20档春晚,比2019跨年晚会的数量多一倍。激烈的竞争中,省级卫视春晚如何做到“守正创新”?怎样进行“供给侧改革”,提供观众需要的内容?电视文艺工作者又如何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节庆合家欢之间找到较好的平衡点?这一切都需要业界认真思考总结。

  1.“怀旧牌”要打出新意

  比之青春偶像云集、以演唱会为形式的跨年晚会,省级卫视春晚的一大特色和秘密武器,就是以各种“重聚”为代表的“怀旧牌”,其形式一般结合了歌舞、小品、互动访谈等形式,以勾起观众泪点和共情为目的,这种“怀旧牌”屡试不爽。比如,“许仙白素贞”“F4”“无线五虎将”的重聚,均曾引发观众的集体“回忆杀”。然而,“怀旧牌”不可滥用,必须利用创新的设计打出新意,单纯拉“故人”未必就能赢得满堂彩。

且看春晚如何扮靓新年俗

北京卫视春晚节目《喜乐江湖》。光明图片

  今年的省级卫视春晚也不乏“回忆杀”代表作:湖南卫视华侨华人春晚请来了“姑姑”李若彤、“李莫愁”严慧明、“令狐冲”吕颂贤以及“虚竹”樊少皇等金庸剧演员,以音乐小品的形式致敬金庸。虽算不上“金庸武侠世界”的最强阵容,杨迪等人的插科打诨也不完美,但《归去来》的音乐中,“姑姑”李若彤翩翩起舞,还是有瞬间令人“泪目”的效果。

  北京卫视春晚则带来了25年后《我爱我家》剧组的重聚,有片尾曲演唱,有经典片段重温,更让宋丹丹说出那句“感谢英达”,引发广泛关注。说起“回忆杀”,今年山东卫视春晚也有不少尝试:20年之后,蔡国庆穿着当年那件白色西装,跟歌手王菊演绎起说唱版《常回家看看》。今年多家卫视都“应猪年之景”请来了马德华,不过山东卫视还同时请来了“高小姐”魏慧丽,两人穿着1986版《西游记》原版造型服装送祝福,还唱了《卡路里》,新意十足。

  2.把中国故事讲得更走心

  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战线已经进入守正创新的重要阶段。在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今年又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的历史坐标之下,春晚这种文艺形式,如何更好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备受业内外人士关注。

且看春晚如何扮靓新年俗

  各大卫视春晚普打“怀旧牌”,图为《我爱我家》剧组二十五年后在北京春晚舞台上重聚。光明图片

  可喜的是,今年各大卫视春晚在正能量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有一定创新,使得故事更生动、呈现更精美、内容更走心,达到了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东方卫视春晚请来了74岁的李谷一,让她与青年歌手霍尊一起演唱了三首歌曲,还策划了82岁的朱逢博与李谷一“南朱北李世纪相拥”,令人感叹时光的力量。94岁的著名指挥家曹鹏讲述了自己在罗马机场“快闪”演唱《我的祖国》的故事。江苏卫视春晚则请来了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他们白发苍苍,大部分长期扎根祖国边疆,在各个领域默默贡献力量,这些内容设计感人至深。

  山东卫视春晚与消防部门联合策划了根据灭火救援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品《最初的信仰》,通过舞美声效和科技手段再现了消防员英勇的救火事迹,笑点与泪点兼具。节目原型、消防英模群体代表褚夫宽,跟观众分享了一段他在火灾现场发给妻儿的语音——“老婆,老公救火去了。明天可能见不着你老公了,照顾好父母和孩子”,视频卡段受到微博网友强烈关注。相声演员郭阳、郭亮的小品《我叫国庆》,则以姓名为内容,通过与蔡国庆的互动,引出了祖国各领域名叫“国庆”的平凡建设者的故事。

且看春晚如何扮靓新年俗

山东卫视春晚,腾格尔演唱《桃花源》。光明图片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今年的省级卫视春晚创排中,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自觉践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层出不穷,真正做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

  3.回归文艺原创力

  随着管理部门各项调控政策的落地,以及业界对“流量鲜肉”“天价片酬”等现象的反思,今年的省级卫视春晚,“拼大牌”现象比往年有较大缓解,但“大牌云集”“阵容豪华”等宣传语依然存在。其实,纵观近几年省级卫视春晚播出后的反馈,大牌明星未必有大的传播效应,豪掷重金“砸明星”不但使晚会成本增高,客观上也会抬高艺人的片酬,可能还蕴藏着意外风险。

  无论是影视剧,还是综艺节目,编剧、编导的文艺原创力,才应是内容创作的核心推动力。新形势下,电视文艺工作者必须策划好创意,争取“选好用巧”艺人,以合理的阵容搭配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方面笔者有三个建议:

  一是作品为先,慎用“流量艺人”。近期,业内流传着一个段子:多个网络平台公布的2018年度歌曲榜单前十名,全部为流量艺人占据(周杰伦、王力宏等全部出局),网友则普遍反映其中大多数歌曲“几乎没听过”。粉丝经济时代,粉丝应援“爱豆”的力量很强大,常常为主创遴选表演嘉宾带来错觉。节目主创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考虑是否“自带流量”的同时,要对“艺人影响是否正面”“其表演实力究竟如何”“是否有合适的作品”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再进行选用。今年多位年轻的流量艺人参演了各大卫视春晚,比之铺天盖地的网络声量,他们真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多。

  二是创意引领,老明星玩出新创意。区别于跨年晚会,春晚的观众更加多元,在节目策划中,应该适当照顾中老年观众以及少年儿童,通过创意将老明星打造出新表现,寻求代际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合家欢”效果。这方面,老歌手腾格尔尤其值得关注:他今年连上三家卫视春晚,先后与迪玛希中外双语合作民歌《鸿雁》,与新生代歌手汪苏泷演绎《新凤阳花鼓》,与杨钰莹“反差萌”合唱《茶山情歌》,其《学猫叫》的花絮视频更是风靡网络。中国风歌手霍尊也联手京剧名家杨赤、于魁智演绎了《瑞雪飘》,将流行歌曲与京剧唱腔创新融合。此外,各大卫视还奉献出了张云雷和费玉清、李健和郎朗、林志玲和宋小宝、蔡国庆和王菊等创意“CP”,颇有新鲜感。这些都是巧用明星的好经验,值得学习。

  三是观照现实,加强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扎根基层、服务人民,作品才能够真正走进观众内心,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可喜的是,今年那种纯卖萌耍宝、唱曲热舞、调侃身高体重的语言类节目有所减少,一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重拾“讽刺”精神的节目得以涌现:王雷以演员的身份,与卢鑫、玉浩插科打诨,呼吁演员加强“自我修养”;王小利与儿子王亮就“孩子是否该报补习班”斗智斗勇,展开“育儿大作战”;邵峰的《大爷跟我走》提醒观众提防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孟鹤堂、周九良则从“盘他”中走出,聚焦网络中“杠精”这一新兴特殊存在,呼吁“有话好好说”。这些作品,密切关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让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和代入感,自然会受到欢迎。

  4.对网络元素合理取舍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推进,网络用户数量大增。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段子、搞怪难懂的网络流行语、朗朗上口的抖音神曲以及光怪陆离的网络亚文化。

  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春晚的创作。然而作为电视文艺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网络元素的合理取舍。在这方面,笔者建议从导向和创意两方面考量,依据以下三原则来把握:“可以创意使用”一些网络歌曲,“谨慎照搬”网络段子和流行语,“坚决抵制”低俗恶俗的网络亚文化。

  比如,让杨钰莹“学猫叫”无伤大雅还有点俏皮可爱,可满屏的“海草舞”、请本土草根歌手来一个“网络神曲简单串烧”则略欠妥。某些语言类节目充斥大段网络最新流行语,且植入生硬,颇令人有“果然用上了”之感,一定程度显现出编剧团队创意的匮乏。

  令人欣慰的是,本届春晚季,各大卫视均较好把握住了“合家欢”的基调,网络上一度大行其道的所谓“沙雕文化”“佛系文化”“丧文化”“鬼畜文化”等亚文化没了用武之地,导向把握上没有出现偏差,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电视文艺创作价值的回归。

  应该看到,各大卫视对春晚的激烈竞争,属于传媒业发展的正常现象。在倾尽心思追逐“C位出道、火爆出圈”之余,电视文艺工作者们更大的追求应该是进一步加强文艺原创力和媒体融合力,以匠人精神进行差异化竞争,争取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电视人的守正创新之路,让春晚这一新年俗愈加喜闻乐见、鼓舞人心、丰富人民的美好生活。

  作者:杨卓远(电视评论人、综艺节目制片人、音乐制作人)

(责编:WEBADMIN)

商贸推荐